作者:胡继晔,南阳县一中首届毕业生,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的养老金融课题,兼任上市公司南网储能、许继电气、航天科技的独立董事。
1979 年,祖国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热潮,南阳市五中的前身——南阳县一中正式诞生,也为南阳这片土地上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选址在当时的南阳市郊区白河南岸的沙滩上,经过紧张的校园建设,1980 年中考开始正式招生,1980年10月6日,我和另外一百多名南阳县各公社中考成绩优异的同学进入了南阳县一中校园,开始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县中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虽然弱小,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见证着学校的发展,也感受着时代的变迁。
今天看那时的校园的确很简陋:仅有两栋三层的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我们首届只有三个应届班,一个复习班,在一层上课,住在教学楼的二、三层。但对当时从农村到城里上学的我们来讲,已经是第一次住楼房,内心的喜悦无与伦比;校园虽然简陋,却承载着我们满满的憧憬和希望。1983年,我从14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17岁的青年,作为县中自己培养的首届毕业生考上清华大学。三年的高中时光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璀璨的青春岁月。白居易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我来说,“淯水南岸书香浓,恩师同窗如春风,能不忆县中!?”
忆县中,最忆恩师情。
由于是第一届,化学老师孟庆喜教了我们三年化学,后两年还是班主任,后边各届的师弟师妹肯定都享受不到我们这样的超高待遇了。他讲课流畅自如,无需教案,一口独特的河西口音让人印象深刻。平日里孟老师温和可亲,说话还有那么一点点结巴,但一旦在课堂上讲课,就完完全全的流畅无磕巴。孟老师的化学课燃起我对化学的超高兴趣,当时异想天开:如果通过化学反应手段直接将草料转化为肉食,就可以不再饲养家禽家畜了!今天看比尔盖茨的“人造肉”正在把自己在高中时代的幻想变成现实。
语文老师王静那标志性的白发今天依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王老师课堂上要求大家背诵经典的古文和古诗词,迄今我还能够随口朗诵的,这都拜王静老师所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少年的我们经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绮丽风光,草原上野马奔腾又让我们在课堂上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虽高二开始学理科,但对文科的重视一直并未消减,只是今天已经成为金融学的教授,写的学术论文没有什么文采,诚为憾事。
高二、高三的语文老师张林戴着啤酒瓶底厚的近视镜,爽朗的笑声至今仍然印象深刻。高一数学老师张延祥让我们对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概念深入了解,他带着木质大三角板上课的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高二、高三的数学老师李冉春独特的声音、不拘一格的风采,深蓝色涤卡中山装上粉笔灰的痕迹时过40多年,依然历历在目。文理分科之前我们只上了一年的历史课,但胡一民老师的课程让我至今还以全球视野来看待不同国家的在同一年份的历史截面,此后在国外居然结识了胡老师的孙子胡玉玮,并成为很好的朋友。物理老师朱炳祥血压高,但仍然极其关心我们的学业,后来我们的同学吕忠玉成为母校县中的老师,还成为朱老师的女婿,成就了师生一段佳话。英语老师李天顺老师和孟老师一样教了我们三年,虽然我的英语学的不好,但李老师鼓励我们用蹩脚的发音勇敢说出来,为此后大学英语的口语进阶、工作后出国访学奠定最初的口语基础。
忆县中,最忆同窗谊。
唐庆春同学我们高一同班,高二他上了文科班,我在理科班,但他的英语比我好,总是把一些英语语法、例句抄给我,我也把化学、数学的一些心得讲给他。1983年他考上了南开大学金融系,对金融的认知大大超越了我这个学机械工程的书呆子,致使我研究生、博士改学经济学,今天成为金融学的教授,要感谢唐庆春同学在高中之后还对我进行辅导。
潘同辉同学我们一直在一个班三年,由于文理分班这样的缘分并不多,是我们班的老大哥,因他一直在南阳工作,成为我每次回宛必须要报到的兄长。大前年的春节我去国外了,他炸了鸡、鱼、油馍、丸子等年货送到我父母处。老人一直在赞叹:你们这些同学都太好了,好几十年的感情啊,那是一生的好朋友啊!
徐伟同学是我们那个年级年龄最小的,上高中时刚刚12岁,比我还矮。后来上大学期间见到1.85米的大个徐伟,真的惊到了!1980年我父亲送我到学校时对他印象深刻,一直问我“那个小娃娃”怎么样,后来我告诉父亲:那个小娃娃已经成长为栋梁之材!
杜耀战同学我们高二开就共同住在化学实验室来作为实验室保管员,1983年考上了位于郑州的河南中医学院,我从北京回南阳路过郑州时成为中转站。在家父病重期间,他作为中医医师多次上门问诊,大大缓解了老人的心病。家父从前是瓦店高中的物理老师,一直到去世,都在夸我们的这些同学。
于德俊同学是我的初中同学,也是唯一高中依然同班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在省内某个乡镇当了乡长,一直想去他工作的地方看望他,但遗憾未能成行。苏金勇同学虽然不在同班,但那时学生总数就那么点,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主要是打乒乓球时经常“厮杀”的缘分。姬同庚同学是我们这一届第一个上研究生的同学,前几年我到郑州黄河岸边看他亲自参与建设的桃花峪大桥,才知道“黄河没底”,即没有基岩,只能靠摩擦桩支撑,这让我学到了结构工程的知识。范业才同学当年和我一样因身高较矮坐前排,但大家都叫他“老才”,后来我成为他创办公司的独立董事,成为高中同学中唯一的“同事”。其他同学如苏金勇、高文清、刘正泉、张金生、季元明、周华玉、张景奇、张景玉……都在不同的场景下继续合作,赓续着高中的情谊。高中时代大家都极其单纯,同学感情也最真挚。非常遗憾的是王书宝、蔡守志等同学已经离开了我们,每念及此都悲从心中起。人生无常,愿他们在天国安好!
高中的同窗情谊,是辛苦岁月里的温暖陪伴。在那段天不亮就互相叫起床的生活里,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友谊能治愈挫折,能让人时时感悟人性的美好。回忆中的高中趣事,虽有当时惹怒老师的小插曲,但如今却成为一生的怀念。那些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同窗之情将永远铭刻在心中。
四十五年过去了,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校校园早不再是黄沙滚滚,而是满目青翠,招生规模从最初的三个班扩大到三十多个班,有更多的师弟师妹有机会到五中就读。我们也从青葱少年成长为中年大叔,但对母校的感情依然炽烈,依然火热。祝愿母校在下一个四十五年取得更大的辉煌,祝母校的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在校的各位师弟师妹都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